Site Overlay

應用於慈善機構的區塊鏈特色

智慧合約的概念,最早來自身兼電腦科學家及密碼學專家的 Nick Szabo教授在 1994年所提出,Szabo在當時已訂定智慧合約的主要運作方式,Szabo接著在1997年提出各種形式有價值的「智慧資產」的概念,例如數字資產、其他有形或無形的有價值資產等。

Szabo 以自動販賣機為例做說明,智慧合約就如同在自動販賣機嵌入了一個交易協定,即任何人可使用足夠的硬幣來交換販賣機供應商的商品,如此來模擬嵌入智能資產中的智慧合約,藉由互聯網來自動化地管理與執行資產的所有權,只可惜當時沒有合適的環境來實現。

直到中本聰在 2008 年《比特幣白皮書》中提出「區塊鏈」的概念後,Nick Szabo 的想法才得以被逐步實現。乙太坊區塊鏈訂定了「區塊鏈合約」的基礎,乙太坊為每個交易需求,特別打造了「智慧合約」,所謂智慧合約,可以簡單的理解為「結合區塊鏈的防偽機制,用程式碼撰寫合約內文,並交由電腦執行的數位合約內容」。

因此把合約放在區塊鏈上的好處,是合約不會因為受到干預而被任意修改、中斷;而且約定的行為也無需透過人、而是透過電腦自動執行,可以避免各種因人為因素而起的糾紛,當然也會比人來執行合約內容更有效率。

區塊鏈智慧合約應用于慈善機構的場景,首先慈善機構捐款平臺定義了捐款及其動用的智慧合約(如圖步驟1),接著捐贈者依其意願上網捐款(步驟2),慈善機構收到捐贈者款項,提供電子憑證(步驟3),慈善機構基於目標動用捐款(步驟4),當慈善機構動用捐款時,通知捐贈者(步驟5),而捐贈者亦可主動查詢捐款資金流向。如此的資金流向完全由智慧合約管控,不僅公開透明,而且過程完全記錄,如同錄影般,可以追溯每一個環節。